close
商品編號:S0300065

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癌症醫療聖經

作者 垣添忠生
譯者 劉滌昭
出版日 2006-08-31
定價 $320
優惠價 79折 $253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榮獲衛生署2007年健康好書獎

知識就是力量,一本使您免於癌症恐懼的書
50%以上的癌症患者能夠痊癒,你絕對不要放棄!
新而完整的癌症醫療訊息,讓病患能站在和醫生一樣的高度,
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式,不再茫然與害怕!

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總長 垣添忠生博士 傾全力撰寫
南台灣癌症醫學中心˙柳營奇美醫院 曹朝榮院長 審訂、推薦
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 王正旭醫師 專文推薦
癌症希望協會˙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聯合推薦


台灣平均每兩到三人就有一人罹患癌症,而三到四位亡者中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無論你是病患、家屬、親友或醫護人員,這都是你必備的一本書

*如果你或家人正遭受癌症折磨,你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嗎?
*你知道癌症有哪些治療法嗎?治療時會有哪些副作用?知道怎樣開口問嗎?
*你知道醫生安排的各種檢查,到底有什麼作用,得到的檢測數據又有什麼意義呢?
*你知道各種腫瘤標記、全血球計數、生化檢查、病理診斷、基因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等名詞的意義嗎?
*你知道在什麼情況下,病患可以選擇不用手術切除?病灶轉移時又該怎麼辦?
*你知道做化療時,適當的投藥系統能產生更好的療效嗎?
*你知道做化療或骨髓移植時,口含冰塊或特殊藥水,可以減少口內炎發生,使病患少受許多苦嗎?
*你知道預先將毛髮剃掉,能減輕化療病患的心理衝擊嗎?
*你知道可以塗抹隔離劑或睡除壓床來減少褥瘡嗎?
*當你打算尋求那些強調能有效治療癌症的另類療法及健康食品時,哪些訊息是你一定要知道的,又該如何評估使用呢?
*你了解罹癌者的心理嗎?你知道「復發」的恐懼更勝於第一次被告知嗎?
*香菸和飲食,是兩大癌症殺手。你知道怎樣的飲食內容具有防癌效果嗎?
*你知道不同器官的癌症,可能有不同的預防法嗎?
*你知道癌症篩檢的主要對象,其實是健康的你嗎?千萬不要輕忽癌症篩檢宣導,並要多加利用衛生機關提供的篩檢機制,及早且適時的預防癌症。

有關癌症的各種問題,你都能在這本書找到專業而中肯的答案。



作者介紹
垣添忠生
  1941年出生。1967年東京大學醫學院畢業。1972年擔任東京大學醫學院泌尿科助教,並從此時開始進行膀胱癌的基礎研究,在結束大學職務後,進入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繼續從事研究。
  1975年進入國立癌症中心病院,歷經手術部長、病院院長、中央病院院長等職務,2002年4月就任癌症中心院長。
  已出版著作有《提高QOL的癌症門診化學療法手冊》(醫學展望社)、《應了解的癌症資訊,NHK今天的健康──癌症治療別冊》《新癌症外科手術系列》《由〈致癌〉來看圖說膀胱癌的臨床》《癌症與人類》《如何不因攝護腺而死亡》《天空與水之間──悠遊奧日光十五章》等。

譯者簡介/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有《向危機挑戰》《企業的壽命》《幸福的種子》《大猩猩與我的女兒》《英國妖精與傳說之旅》《輕鬆了解會計》《梵谷的遺言》等十餘冊。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S0300065
ISBN:9861361030
頁數:36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861361030
看更多

試閱

第一章 認識癌症

癌症是什麼樣的疾病?
  癌症是基因結構出現異常而導致的疾病。目前已了解,它是基因在不斷受損的情況下,所造成的細胞疾病。而且已知造成基因受損的原因,與吸菸、飲食習慣、感染症等生活習慣有密切關連。
  首先將癌症與感染症作一個比對。本來,癌症與感染症沒有關係,不過仍有一些重疊的部分。但以疾病來說,兩者在根本上是不同的。例如急性感染症,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相對的,癌症不但原因多樣化,導致的結果也各式各樣,很難掌握原因與結果的關係。
  以感染症的代表性疾病急性痢疾為例。人類感染痢疾菌,經過數天潛伏期後,會出現腹痛、發熱、腹瀉、血便等症狀。這時,病患通常會到醫院就診,糞便的細菌檢查若發現痢疾菌,就可以確實診斷,並向主管機關通報發現到法定感染症。病患在接受痢疾菌的抗生素治療後,一定期間內就可逐漸痊癒。
  這個例子,可以立即了解感染痢疾菌與發生痢疾症狀之間的因果關係。接著,藉著治療原因,即可控制病情。這是近代醫學對急性感染症的顯著成果之一。不過,人類仍將持續與感染症搏鬥。因為,未來將還會面對隱性感染、細菌的抗藥性問題、SARS和狂牛症(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醫學上稱作「牛腦部海綿化症」)等新感染症。
  順便一提,痢疾菌是日本細菌學者志賀潔博士(一八七○~一九五七)於一八九八年發現的。他利用顯微鏡捕捉到痢疾菌,率先指出這就是引發痢疾的細菌。這項發現意味著如果不抱著某種意圖,可能就會忽略眼前看到的東西。
  一根香菸的煙霧中,含有安息香比林(benzpyren)、亞硝胺(nitrosamine)等六十種以上的微量致癌物質。除了致癌物質外,還含有數千種微量的化學物質。
  一個人若每天吸二、三十根香菸,持續三十年左右,氣管和肺泡的細胞就會受到慢性傷害,最後導致肺癌,尤其可能發生肺部鱗狀上皮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又稱扁平上皮癌)。而這種鱗狀上皮癌每個患者發生的部位、大小、發展過程、惡化程度、基因異常的組合等都不相同。
  換言之,連續數十年身處香菸煙霧所含微量的各式各樣的原因物質之中,所引發的肺癌也各不相同。
  而且,一般所稱的肺癌,其實是與吸菸有關的鱗狀上皮癌和小細胞癌,以及與吸菸的關係還不明確的腺癌(adenocarcinoma)、大細胞癌等組織學上各種疾病的集合體。
  人類很難將生活習慣和致癌主要原因的吸菸,與數十年後的結果--肺癌,直接連想在一起。這正是吸菸者很難戒菸的原因之一。
  這一點也是經過數十年潛伏期才發病的癌症與大多急性發生的感染症最大的不同處。不過,感染症中也存在著許多與急性感染症完全不同的難題,例如慢性的C型肝炎病毒、結核、狂牛症等。

生活習慣與癌症
  排除職業性癌症的例外狀況,一般常見的癌症,問題都出在傷害基因的某些原因上。換言之,與長時間曝露在高濃度特定致癌物質之下所引起的職業性癌症不同,一般的癌症推測都是曝露在多種微量致癌物質之下,基因長時間不斷受到傷害而產生的結果。原因何在,值得思考。
  一九八一年,理查.多爾博士等根據過去科學的認知,來推測美國各種癌症風險要因的比例。其中香菸占三一%,飲食占三五%,感染症占一十%,飲酒占三%等。
  一九九六年,美國哈佛大學癌症預防中心(Harvard Center for Cancer Prevention)再度統計,如圖11–1所示,與多爾博士的推估差異不大,香菸占三○%,成人期的飲食與肥胖占三○%,運動不足占五%,飲酒占三%,說明了與個人生活習慣相關的要因就占了大約七成。從這些研究,人們開始相信癌症是與生活習慣有關的疾病。
  再深入探討這些原因的內容。一九五○年時,艾內斯特.溫德博士等就強烈主張香菸與肺癌的關係。流行病學的研究,也證實了喉頭癌、肺癌、口腔癌等癌症患者以吸菸者為多。另外,溫德博士與迪德利希.霍夫曼博士等也指出香菸的焦油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安息香比林(benzo-[a]-pyrene)等芳香烴(aromatic hydrocarbon)自不用說,香菸中還發現了特異性的N–亞硝基尼古丁(N-nitrosonornicotine, NNN)等物質。NNN等物質並不含在菸葉裡,而是不論紙捲菸或葉捲菸,都是在點火燃燒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
  吸菸者吐出的煙、從香菸或菸灰缸冒出的煙,亦即所謂的二手菸的臭味與刺激,才是吸菸者之所以被厭惡的主要原因。與吸菸者同處一室的人,即使本身不吸菸,也會成為被動吸菸者(passive smoking)。曾擔任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研究所流行病學部長的平山雄博士,就是強調過被動吸菸危險性的科學家之一。
  表1–1顯示了以飲食為中心的生活習慣,與癌症關係密切。這是世界十五位委員將世界各國發表的流行病學研究,以及使用動物、細胞所進行的研究等合計四千五百多篇論文的精髓,進行評估與歸納而成的。
  感染症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也已了解不少。例如,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感染與胃癌;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與肝癌;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特別是16型感染和18型感染與子宮頸癌;第一型人類T細胞淋巴球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Ⅰ,簡稱HTL V-1)感染與成人T細胞淋巴腫瘤;東南亞與非洲常見的疱疹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與鼻咽癌和伯氏淋巴瘤(Burkett's lymphoma);泰國孔敬(Khon Kaen)地方知名的肝吸蟲(liver fluke)感染與膽管癌;埃及和中東等地常見的住血吸蟲(S.haematobium)感染與膀胱癌(祕尿系統腫瘤之一)等。
  出現癌症時,組織的再生也跟著活躍。而且在DNA複製的同時,會發生細胞增幅。炎症部位聚集著各種白血球,製造出活性氧(active oxygen)。活性氧能殺死細菌,但也會傷害再生細胞。這意味著感染、炎症與致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上面由歷史上的主要發現來理解癌症是什麼樣的疾病。總之,癌症是基因的損傷不斷累積而發生的慢性疾病,傷害基因的主因,主要來自我們的生活習慣。因此癌症也可說是與吸菸、飲食、感染症等生活習慣相關的慢性疾病。基於以上的理解,接著再來探討癌症的診斷、治療、預防等。


第二章 癌症的診斷
越早發現,治癒率越高
  癌症初期大多沒有症狀。如果能在這個時期發現,活命的機率非常高,因此篩檢極為重要。關於癌症篩檢,將在第十二章中討論。
  出現某些症狀時,判斷是否為癌症,是否該到醫院接受診察等,是很困難的。下面列出癌症的代表性症狀,作為參考。站在醫師的立場,仔細聆聽病史,謹慎診察,是非常重要的診斷過程。不過,現在的醫師常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診察眾多病患,加上影像診斷的新手法日新月異,使傳統的診斷方式已很少見。但不論如何,診察的重要性並沒有改變。
  影像診斷、腫瘤標記、病理檢查,是正確診斷癌症不可缺少的方法。除了這些已經實用化的做法之外,基因診斷在癌症診斷上扮演的功能,未來會更加重要。不過,基因診斷牽涉到倫理問題,必須先深入了解後再使用。
  先採用這些手段或方法作出癌症的診斷,然後再判斷病期,進行治療。本章中將儘可能具體的敘述整個診斷過程。

病史
  病患向醫師求診,訴說某些症狀及擔心的事,這稱為「主訴」。醫師接著會訊問何時發現症狀,經過什麼樣的過程等。因此患者最好預先記下什麼部位有什麼疼痛、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現在的情況如何等問診要點。
  病患赴醫院就診,有各種途徑。可直接接受家庭醫師診察,或經家庭醫師介紹轉赴綜合醫院、癌症專門醫院或*特定功能的醫院就診,也可能在一般醫院被告知有癌症之疑或經由他人建議,而赴專門醫院就診。今天,醫院與診所的合作、醫院與醫院的合作,其重要性在醫療者之間已廣受認識。而且,以日本為例,在厚生勞動省的督導之下,向主治醫師要求介紹信已比過去容易許多。
  目前,醫院和診所絕大多數都引進了電腦設備,檢查、指示、記錄都可以透過網路連線在電腦畫面上進行。不過,日本現在的醫療體制,還無法配置人力,協助醫師從事輸入等作業。因此,醫師必須一個人盯著電腦畫面,一面與病患對話,一面輸入資料(編按,台灣的情況已是如此)。若醫師無法在短時間內為多數病患看診,很可能會立刻遭到投訴,如「等待太久」、「失去預約意義」等。
醫師盯著電腦畫面專心輸入,也常被批評「不把病患當人」、「不專心聆聽病患說話」、「不夠親切」等。這對很多連吃中餐的時間都沒有的醫師而言,實在不公平。

症狀
  不論對病患或醫師而言,症狀都是非常重要的資訊。癌症會引起某些症狀,一般而言,有兩種歸納症狀的方法。
  一是罹患○○癌症,會引起□□、□□、□□等代表性症狀。另一種是出現某些症狀時,可能是什麼樣的癌症。本來,以坐標方式,同時採用兩種方法最為恰當了,然而表2–1所示僅單純由症狀來推測癌症的種類。
  症狀種類繁多,無法全部列出,而且依病情也有各種不同組合,因此下面所記載的不妨當作代表性的指標。如果發現身體出現某些相符的症狀,希望這張表能幫助早期發現。不過,要切記單從症狀是無法判斷是否為癌症,或癌症的惡化程度。




第四章 放射線治療
放射線治療的適應
  放射線治療使用在各種癌症狀況方面。癌症的治療方法,依是否有希望根治,有很大的差異。利用手術將癌細胞完全切除,癌症就可以根治。放射線治療也是局部治療,因此與手術同樣,也有根治的可能。那麼,什麼樣的狀況能夠根治呢?
  首先,癌症可區分為放射線能夠發揮效果的腫瘤,以及放射線沒有效果的腫瘤。依癌細胞的種類,可以判斷它們對放射性的感受性高或低,感受性高者,即可期待較佳的效果。最能期待效果的的腫瘤有惡性淋巴瘤、精巢腫瘤中的精母細胞瘤、大部分小兒腫瘤、小細胞肺癌、白血病等。這些癌症不但施予放射線治療有效,化學治療同樣有效,因此現今放射線與化學治療併用,或是單純使用化學治療,已成為標準治療的重心。
  其次,病理學上稱為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又稱扁平細胞癌或扁平上皮癌)或腺癌的腫瘤,對放射線也具有相當高的感受性。鱗狀細胞癌以頸部以上的耳鼻喉科領域的腫瘤、食道癌、子宮頸癌、皮膚癌等為多。腺癌則以乳癌、攝護腺癌為主,部分子宮頸癌也會出現腺癌。另外,一般統稱的肺癌,在病理學上又有許多種類,除了前述的小細胞癌之外,還有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其中,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對小細胞肺癌特別有效,與統稱為非小細胞肺癌的其他癌症(鱗狀細胞癌、腺癌和大細胞癌)區分。對放射性感受性較低的腫瘤則有骨肉瘤、腎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等。
  放射線治療依是否有希望根治,治療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可望根治的條件,除了腫瘤局限在照射可涵蓋的範圍內之外,前述對放射性的感受性良好也非常重要。若有希望根治,通常對於局部會使用充分的線量,而且一併考慮周圍正常組織能夠忍受放射線傷害的程度,以最大的限度來照射。之後,隨著治療時間的增長,並因應中途腫瘤的縮小來改變照射方法。
  近年來經常提到所謂放射線化學療法,是指放射線與化學治療併用,以提高放射線對局部腫瘤的效果,並提高治癒率。除了前面提到的頭頸部癌、食道癌、肺癌、子宮頸癌之外,過去被認為難以治癒的胰臟癌等,都已開始試驗性的使用這種治療法。
  相對的,即使是無望根治的狀況,放射線治療依然有其重要性,可以緩和症狀。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對骨骼轉移的放射線治療。預防骨骼轉移引起的疼痛或骨折,或是除去因脊椎轉移而造成脊椎等神經壓迫症狀,都會使用放射線進行局部治療。對腦轉移也會使用同樣的方法。無望根治時的放射線治療,重點是作為緩和症狀和對症治療,藉放射線治療儘可能長期保持患者良好的生活品質。以食道癌已出現遠隔轉移的患者為例,對局部食道進行放射線治療,若能使腫瘤儘量縮小,患者即可暫時性的進食。這是因為治療的重點放在除去食道的通過障礙的緣故。
  如上述般,對於何種癌症,仔細思考以何種目的來使用放射線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立體放射線治療計畫
  要儘可能使放射線集中於癌症病灶,並充分破壞癌細胞,詳細的治療計畫絕不可少。這種計畫可以預先利用CT或MRI等檢查法,掌握癌細胞的位置、形狀等。癌症的形狀常以圓形或橢圓形來表示,其實,它的形狀大多像山芋般,呈複雜的立體狀。而且,癌細胞並非侷限在肉眼能夠確認的範圍內,有時會向周圍浸潤。因此,在擬定治療計畫之際,除了肉眼確認的癌細胞外,必須將外側可能浸潤的部分也列入照射對象。但是,攝護腺癌的狀況,攝護腺後方數公釐處就有直腸的正常組織,連一公分的多餘範圍都沒有,因此放射線治療的對象和各個解剖學的位置都需要特別注意。
  體外照射通常由距離患者大約一公尺處的位置照射癌細胞。但位於患者體內的癌症,依位置不同,癌細胞有時會移動。像肺癌或肝癌等發生於橫隔膜附近的癌症,就會隨患者的呼吸或心臟的鼓動而移動。因呼吸而移動三公分左右是很容易的。另外,飯後會讓胃部膨脹或促進腸子的活動,尿液累積會使膀胱擴大,位於這些器官附近的癌細胞都會稍微移動。因此擬定治療計畫時,也必須將癌細胞的移動考慮在內。每次照射時都要依癌症的位置,在各個器官固定的條件之下(如飯前、先排尿使膀胱淨空等)進行。
  要如何配合癌細胞的形狀來照射放射線呢?為了讓放射線集中於形狀複雜的癌細胞,並儘可能避開正常組織,治療設備上可裝上用鉛等原料製成,放射線不易通過的金屬板,配合照射對象的形狀來遮擋放射線。將許多這種長方形的金屬板組合成簾子狀,用電腦控制這些板子的位置,再配合癌細胞的形狀,精密調整板子的位置,任何複雜的癌細胞都可以照射。這種方法稱為「多分割集中」。使用多分割集中法旋轉照射,就可以精密的使放射線集中在癌細胞的部分。
  傳統的放射線治療大多僅由上、下兩個方向照射X射線。如果癌症位於體內深處,這種方法對於癌細胞前後方的正常組織也會造成同樣的傷害。因此後來改由上下左右各種不同的方向照射,即可使X射線集中在癌細胞上。這種方法後來又進一步發展成迴旋照射,發出X射線的設備圍繞著患者的身體來照射。
  這時,利用多分割集中方式,來自各方面的射線束依癌細胞的形狀隨時修正,即可正確的照射。這種方式可以配合癌細胞本身的形狀來照射,稱為「順形放射治療」。這是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的梅垣洋一郎博士與名古屋大學的高橋信次博士所開發出來的手法。
  如上述般,治療計畫就是依癌症的形狀與位置,擬定照射角度、照射時間、總照射量等,使線量集中於癌細胞,儘可能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影響。現代的放射線治療,更必須應用最新的影像診斷法與電腦,在治療開始前就完成這些計畫。


第五章 化學治療
抗癌劑對癌細胞的作用
  抗癌劑能抑制癌細胞增殖或殺死癌細胞。這是什麼作用造成的?一般所謂的抗癌劑,又有那些種類?
  最初作為抗癌劑的藥物是氮芥子(nitrogen mustards),故事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大戰時。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德國納粹已完全陷入劣勢。盟國義大利在同年九月已經投降,孤立的德軍被趕至義大利北方。馬靴形的義大利半島前端東側,有一個濱臨亞得里亞海的巴利港,這裡是美歐盟軍進攻義大利北部的重要基地,港內停泊了許多美軍的軍艦、運輸艦、油輪等。十二月二日,德軍轟炸機空擊巴利港,命中彈藥運輸艦和油輪,港內發生爆炸和大火,共有十六艘船艦沈沒。受害的船艦中,包括一艘名為「約翰˙E˙哈貝號」的運輸艦。這艘船上載有美國從德軍占領地沒收來的一百噸毒氣「芥子氣」(yperite)。芥子氣混著汽油向周邊擴散,使不少人曝露在毒氣下而受到傷害。第二天,船員、救援人員的眼睛首先受到侵害,所有的人都呈半失明狀態。接著,毒氣侵入皮膚,身上出現斑點和水泡。之後,呼吸器官也受到傷害而出現發聲困難、吐血等症狀。
  不久之後,受害者白血球異常減少。從事治療工作的陸軍軍醫上校史都華˙亞歷山大記錄了當時的狀況,此記錄後來還向美國研究評議會癌症委員會報告。因而了解到芥子氣與放射線同樣能使白血球減少,並具有抑制骨髓的作用,並推測芥子氣也可以與放射線同樣,應用在白血病等癌症的治療上。將芥子氣結構式中的硫磺換成氮,就成為氮芥子。於是美國開始使用氮芥子,以惡性淋巴瘤患者為對象,實施臨床試驗。這是人類開發出來的第一項抗癌劑。細胞內被認為最重要的烷化(alkylation)反應,是對DNA的鹼基、鳥嘌呤(G)的反應。兩條鎖鏈相對的鹼基G與C以抗癌劑為媒介而結合,因此,在DNA的合成期,兩條鎖鏈的分離受到阻礙的話,就會妨礙DNA的合成。
  這裡再覆習一次。基因可說是「生命的設計圖」。DNA是腺嘌呤(A)、鳥糞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四種鹼作各種排列,利用醣和磷酸結合而成的兩條鎖鏈,呈相互纏繞的構造。這稱為雙螺旋構造。A與T、G與C分別相對,利用氫鍵,進行特異性的結合。DNA的雙螺旋構造,也可視為糖與磷酸形成的兩條帶狀體,藉A–T、G–C的特異性結合而連接。基因在複製時,就好像拉開拉鏈般,雙螺旋的鎖鏈會解開,各自合成一條新的互補鎖鏈。結果,即形成兩條與原來相同的DNA。但是,如果這時烷化劑進入兩條鎖鏈之間,引起交聯反應(crosslinking),細胞分裂時,上述的DNA拉鏈就無法打開,而阻礙DNA的合成。

副作用
  抗癌劑無法分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不同,因此,增殖旺盛的正常細胞,例如骨髓細胞、消化管上皮、毛根細胞、生殖細胞等,都會因副作用或毒性產生各種障礙。分子標靶治療雖是僅對癌細胞發揮特異性作用的藥劑,但依然會出現與一般抗癌劑不同的各種副作用。
  抗癌劑的使用與副作用出現時間,可以歸納出下列幾種關係:
  (1)正在使用抗癌劑或是剛使用完抗癌劑時,發生噁心、嘔吐、過敏、皮疹、抗癌劑外漏出血管外的局部壞死等。
 (2)使用之後早期發生的副作用有白血球減少,特別是顆粒球減少,以及血小板減少、掉髮、口內炎、腸管麻痺、腹瀉等。
 (3)使用之後經過數週至數個月後才發生(遲緩性)的副作用有聽神經毒性(聽力下降)、末梢神經傷害(皮膚的知覺遲鈍)、色素沈澱等。
  另外,介於早期與遲緩性之間的副作用有貧血、肺纖維症、心肌障礙、腎功能障礙、肝功能障礙等。經過數年的長時間後才出現的較明顯副作用有不孕症,若是幼兒,則有成長障礙、二次原發性癌症等。
  目前,還很難完全避免抗癌劑帶來的副作用。不過,使用抗癌劑的專家,也就是受過充分教育與訓練,具備豐富經驗的所謂臨床腫瘤醫師或腫瘤內科醫師(Medical Oncologist),與雖持有醫師執照但未接受充分訓練的醫師之間,在儘可能提高抗癌劑效果,同時將副作用減至最低的使用技術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以下就舉幾個發生頻率較高,使患者飽受痛苦,導致患者抗拒抗癌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 ˙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的嚴重程度依抗癌劑而異。順鉑、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等的副作用較強,依托泊苷、小藍莓、5–FU等較輕。順鉑會引起較強的噁心和嘔吐,而且經常作為多藥劑併用治療的中心藥劑,因此自從順鉑問世以來,止吐治療也跟著進步不少。
  噁心、嘔吐不會危及生命,但是患者非常痛苦,如何控制是重要課題。有些患者想到抗癌劑的點滴,或是看到醫院就會產生噁心反應。推測這是以前的嘔吐記憶引起刺激而發生的條件反射。因此,在第一次化學治療時採取妥善的止吐治療,避免留下惡劣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有報告指出,以順鉑治療時,使用高劑量甲氧氯普胺可有效止吐。此外,副腎皮質荷爾蒙也是強力的止吐劑。
  抗癌劑催吐作用的原因之一,推測是羥色胺(serotonin, 5–HT)被游離,經由位於迷走神經末梢的5–HT3受體,刺激腦部嘔吐中樞的緣故。因此而開發出5–HT3受體拮抗藥。它具有與甲氧氯普胺高劑量治療同樣,甚至有更好的止吐作用,而且副作用也較少。格拉斯瓊(Granisetron)、奧丹西酮(ondansetron)等成為保險用藥後,抗癌劑副作用的對策又多了一些選擇。
˙掉髮
  掉髮不致危及性命,不過對於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來說卻是一大困擾。雖然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但給予精神上的援助,協助患者度過掉髮時期還是必要的。
  有些人預期會掉髮,避免起床時枕頭上滿是落髮,或梳頭時頭髮大量脫落造成心理衝擊,而預先將毛髮剃掉。戴帽子或假髮則是常識性的因應方式。假髮價格昂貴,是一個問題。也有人嘗試在使用抗癌劑期間,冷卻頭部,抑制頭皮的血流,以減少抗癌劑到達毛根細胞。但到目前為止,增髮並不成功。
 ˙口內炎
  發生口內炎,患者無法隨心所欲的進食。除了痛苦之外,也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是相當令患者感到痛苦的副作用之一。超高劑量化學治療或進行骨髓移植時,特別容易發生。
  口內黏膜出現潰瘍,不但疼痛,若二次感染,口內炎會更加惡化。指導患者保持口腔清潔是最基本的預防方法,但即使如此依然可能發生口內炎。有人發明在服用抗癌劑之前,口中先含冰塊,使口腔黏膜冷卻,以減少抗癌劑到達口腔黏膜的方法。以含有痛風治療藥別嘌呤醇(Allopurinol)的藥水嗽口,也是常用的方法。若還是發生口內炎,就得補充高卡路里液體,防止患者營養狀態惡化,同時等待症狀復原。


第六章 細胞免疫療法
效能值得期待的第四種治療法
  免疫療法是不太增加患者身體的負擔,並提高對抗癌症的抵抗力,來治療癌症的方法。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療法,對於抗癌劑、放射線治療等最尖端治療都很難治癒的癌症,免疫治療已成為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之外的「第四種治療法」,極受從事癌症治療專家們的期待。
  另一方面,已經沒有療法可以治癒或阻止癌症惡化,而瀕臨絕望深淵的患者或家族,也有不少人將希望寄託在效果尚未確認的免疫療法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雖然還沒有開發出符合大眾期待的治療方法,但是坊間已出現不少以「強化免疫力」為號召的食品、藥劑或治療法。它們的效能尚未經科學確認就廣泛的在市面上流通,事實上也引發不小的爭議和混亂。
  近年來,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因為引進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手法而快速進步,帶來下面幾個結果:(1)*確定腫瘤抗原的存在,由細胞和分子的層次理解人體與癌症之間的免疫機制,(2)已發現、合成多種*細胞素(cytokines),並了解了它們的功能,(3)開發出可由血液中分離、抽取特定成分的設備,加上細胞處理技術的進步,奠定了能大量採取、處理、培養含有許多免疫細胞的血液細胞,並應用在治療上的技術基礎,(4)確立了將基因導入細胞內的技術,強化免疫基因治療的基礎。這可說是過去無法想像的重大進步,也因為這些進步,以癌細胞特定分子為標靶的特異性免疫療法的開發與研究快速發展,有報告指出,部分臨床試驗已達到使人類腫瘤縮小的效果。
  而且,醫學界也發現過去被認為最強的抗癌藥劑治療--與同種造血幹細胞移植併用的超高劑量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實際上可能成為最強力的免疫治療,所謂同種免疫治療的新研究領域也出現了重大進展。下面就來介紹包括這些新免疫治療、細胞免疫治療在內的各種免疫治療。

第七章 基因治療
癌症的根本療法
  癌症是癌基因的活性化、抑癌基因的不活化等多種基因異常,經多階段累積而發生的疾病。根據此認知,基因治療被視為癌症根本療法而備受關注,但實際上,它仍有下述許多棘手問題,而且在癌症的治療上尚未獲得分充的成果。不過由此治療法的前景來思考,當前最好先進行完整的基礎研究,為未來的臨床應用作準備。

基因治療的有效性
  過去實施的基因治療中,以先天性嚴重免疫缺乏症為對象的治療,被認為獲得了成功。這種疾病是先天缺乏名為腺甘脫胺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的酵素,如果不設法恢復病童的免疫功能,大半在一歲左右就會因嚴重感染症而死亡。如果捐贈者白血球的組織抗原型HLA吻合,進行骨髓移植,接近九○%可以治癒,但沒有人提供骨髓的話,就無法實施這種治療法。
  一九九○年以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實施十例以上導入ADA基因的治療,據說有患者停止治療經過兩年以上,仍可確認導入患者淋巴球內的ADA基因,而且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日本在一九九五年時,北海道大學對一名ADA缺乏症的五歲男童實施ADA基因治療,也提出了「具有療效」的報告。這名男童在治療之前,為了避免感染,曾被隔離在無菌室中,但治療之後,他已經可以和同年齡的小孩一起玩耍,活力十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