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世界最簡單的才能發現法:找到一生受用的自信與自我理解

CHAPTER 1 為什麼有人可以發現才能,有人不行? 

沒學過方法所以找不到才能

就像「天才」一詞,提到「才能」,往往讓人認為僅有少數受上天眷顧的人才會擁有,因此幾乎不存在所謂「找到才能」這種想法。
學校不會教你怎麼發現自己的才能,課本也沒有。所以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有發現才能的方法,也不覺得自己有才能。結果就在沒察覺「自己才能」的狀況下過完一生。

「我看過好幾本發覺才能和強項的書,但都沒找到自己的才能。」

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希望你記住一個大前提,那就是──

「找不到『才能』,是因為詞彙分類不充分。

你了解以下詞彙的差別嗎?

才能
優點
缺點
強項
弱項
擅長的事
不擅長的事
個性 

大概99% 的人都搞不清楚吧!不過現在還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讀完本書,你就會豁然開朗。

如果你也像下圖所示:不甚理解詞彙的差異、以模稜兩可的詞彙去思考,永遠都找不到才能

發現才能,人生180度大轉變

每個人都有才能嗎?
才能是找得到的嗎? 

面對上述問題,我要再次自信地說「YES」。
這是我親身體驗過,並且親眼見到「發現才能」方法的人產生了重大變化,才敢這樣斷言。
沒有找到才能的人,就像生活在陸地上的魚,也就是說,處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拚命掙扎的狀態。如果那條魚一直自認為「我是陸地動物,一定要努力」,那最後會怎樣?最慘烈的狀況是小命不保吧。
反之,能夠活用才能的人,就是在水裡的魚,在可以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充滿活力的優游。能不能找到才能,將為你的人生帶來重大改變。
你想要以什麼樣的姿態活下去?

知道自己的才能能在什麼地方發揮的人,自信、成就、人生的自由度絕對截然不同。
如果你能夠找到自己的才能,而且懂得活用,那壓力會是現在的1/10,成就則是10 倍提升。 

關注「動詞」就能發現才能

希望大家要注意「才能」的一個特徵。
那就是──

「才能是動詞。」

例如以下的才能每個都是動詞。 

.做事謹慎
.蒐集資訊
.思考未來
.聯繫人與人
.顧慮他人的心情
.和初次見面的人很親近 

來舉個例子吧。
A 君、B 君、C 君都說「喜歡旅行」。同樣是「喜歡旅行」,「旅行哪個部分有趣?」也會因人而異。

問A 君「旅行哪個部分有趣?」如果他回答「到景點拍些好玩的照片傳給朋友很有趣。」那就代表A 君具有「傳達事物魅力」才能的可能性很高。
而B 君是回答「訂定旅遊計畫很有趣」,那或許B君是具備「規畫行程」的才能。
C 君則說「有新的體驗很有趣」,那C 君應該具備「投入新事物」的才能。 

從三人的例子來看, 就像「傳達、規畫、投入」般,才能通常是以「動詞」來表現的。
也就是說,你「不知不覺就會去做的行為」就是才能。
順道一提,在我的方法論中,「才能」和「擅長的事」是同義詞。

「才能(擅長的事)」是以「動詞」來表現,但是「喜歡的事」是以「名詞」來表現。(A 君、B 君、C君喜歡的事是「旅行」)。
藉此可了解「才能是動詞」十分完美。

不是「要怎麼改變自己?」
而是「要怎麼活用自己?」 

這一章特別說出「才能有50% 由遺傳決定」,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靠現在的自己活下去」。
如果沒有這層覺悟,那發現自己的才能之後,也會流於「我還想要有更多才能」「我想要那個人的才能」這種循環,即使過了10 年、20 年也不會有自信,也不會變得幸福。
不管你從本書學了多少方法發現才能,如果還殘存著「改變自己比較好」的念頭,而沒有「好好活用這個才能」的決心,就會開始變成想要成為另一個人的狀況。

有些客戶是在接近退休的年紀,「希望退休後能活用自己的才能,所以來接受理解自己的檢測」。
每次遇到這類客戶,在高興的同時,也覺得非常難過。

這麼優秀的才能, 如果在過往數十年的人生中可以發現到,該過上多麼美好的生活啊,不免讓人悲從中來。
當然現在開始也不遲。不過我要向閱讀本書的讀者說:
「人要一輩子跟自己相處,難道不該趁年輕趕快去發現才能嗎?」
就從此刻開始,接受你被賦予的才能,好好運用於人生中。

發現才能的最佳時機就是現在!!!


世上必然存在能讓你發光發熱的環境,
只是現在的環境不適合

從「突顯缺點的環境」換到「能發揮優點的環境」,會從「沒用的傢伙」變成「受人尊敬的英雄」。
K先生想要認真懇切的給人諮詢,所以大學畢業後就到人力仲介公司工作。但是開始從事職涯顧問之後,才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公司的衡量標準是「能讓多少人順利轉職」,重要的是「以最小限度的勞力讓眼前的客戶轉職」。
但K 先生的才能是「懇切的面對每一個人」,卻被要求需應對100名客戶。
越是懇切提供諮詢,就花費越多的時間,無法讓更多人轉職。前輩於是建議他「要縮短每位客戶諮詢的時間」。
他自己也看了很多本傳授「速效工作」的書。但是短時間內把客戶打發掉,是與K先生才能完全背道而馳的作法,所以在工作上總是感到痛苦萬分。

當然有人在這家公司做得非常出色。看到那些人,K先生每天都會自我否定「我大概對這個社會適應不良」。
K先生的工作是會讓他的才能變成缺點的環境。他亟思找尋救命稻草擺脫苦悶的日子,偶然看見我的部落格,而開始接受理解自我的諮詢。
結果發現K先生「適合能徹底把時間給眼前的人的環境」,於是他開始轉為個人職涯顧問。K先生因而如魚得水,工作時間少了一半,但收入卻是以前的兩倍。 

如果你認為自己「社會適應不良」,請聽我說──
你不是「社會適應不良」,只是現在的環境不適合你而已。
一定有適合你,能讓你發光發熱的環境。利用本書一定可以找到,讓我來幫助你!

 

找到才能前,不要忙著「考證照」

「為了將來著想,不是要有一技在身比較好嗎?該朝哪方面加強呢?」
有這類煩惱的人還不少。
但是焦急盲目地努力,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徒有很多用不到的知識技能。
「我去學程式設計,但是覺得好挫折。」
對我說這句話的是20多歲的Y先生。他基於大學必修課的緣故,開始學習程式設計。聽說一旦學成等同有了「鐵飯碗」,所以學得很認真。然而熬夜苦讀還是無法完成,最後大學作業還是靠會寫程式的朋友代打,好不容易才取得學分。
事實上幫Y先生寫作業的朋友,跟他在同一個時間點開始學寫程式。也就是說,他朋友不但兼顧大學課業和程式設計,還幫了Y先生寫作業。知曉這一切的Y先生,不禁自責「我真的程度這麼差嗎?有這麼笨嗎?」 

 

請務必遵守「才能→技能」順序

像Y先生那樣,基於「因為可以賺錢」「似乎是個鐵飯碗」的緣故而開始學東西,是很難花開結果的。之所以如此,多半是因為沒有檢證過技能是否符合自己的才能就去做的緣故。

發現才能,配合才能去學習技能,效果才會立竿見影。

Y先生好好分析自己之後,發現自己的才能是「用話語打動人心」。
那麼找到才能之後才去選擇學習技能的Y先生,現在如何呢?

Y先生現今除了本業之外,還兼職演出。有收費的現場演出約有100名觀眾,影片則有300人觀看。
「用話語打動人心」的才能,再加上「聲音訓練」「練習寫歌詞」,寫出了能打動人心的歌曲,並將之傳播出去。獲得現場聽眾「給我好多勇氣」「好喜歡勵志的歌詞」的評價。Y先生獲得了「傳遞打動很多人心的歌曲」的強項。

Y先生說「相較於學習程式設計時, 樂趣截然不同。雖然一樣是在學習技能,但是一點都不覺得苦」。
這就是「才能」和「技能、知識」沒有落差。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才能」, 然後去培養合適的「技能」,這才是捷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能成為「不可取代」的存在。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