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

四十歲,期望成真的年紀

年過四十便是如此,背負著最沉重的人生課題,還要承受中年毛病、憂鬱和不安。

「本來以為到了四十歲,我就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至今依舊沒有房子,也沒什麼存款。」

「雖然升職成為主管,我的薪水依然沒有起色,還要夾在主管和下屬之間,多出來的只有疲憊感。別人都結婚生小孩了,我卻連結婚都沒個譜,真害怕我會孤單死去。」

「我比較晚結婚,所以小孩才七歲。等他成年時,我都要六十歲了。要花的錢愈來愈多,甚至連每個月的基本開銷都很吃緊。活到這把年紀還這樣,真令人懷疑我的人生是不是走錯方向了啊。」

四十歲的憂鬱,出自於到了這個年紀依然一事無成的慚愧。四十歲前所抱持的希望盡皆破滅,現實令人苦不堪言。

已婚女性的想法從「相信他就對了」,迅速轉變為「要是相信他就完蛋了」。認為「他」什麼都可以做到的念頭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是不是該做些什麼」的不安漸漸襲來。某一天,她們猛然意識到現實,「生活費為什麼總是不夠?」堅持不下去的女性通常會出門賺錢或再次進修,再就業市場中四十多歲女性占多數正是因為這樣。

不僅如此,對小孩的期望也慢慢趨於現實。小時候以為是優秀人才的小孩,上了國中卻漸漸變得和自己差不多,根本不是什麼人才,這下子讓你對結婚時說要好好栽培小孩的信念煙消雲散。原本夢想建立一個團結的團隊,丈夫出門賺錢、妻子育兒持家、小孩認真讀書考上好大學,小孩卻沒有實現父母心願的打算。

未婚的四十多歲女性也相去不遠。好男人早已不見蹤影,但自己依舊孤家寡人的現實令人傷感。沒有男人,至少要存到錢或達到事業顛峰,卻過得不上不下。工作超過十年,連自己的房子都買不起,令人愈想愈鬱悶。

「難道我的人生錯了嗎?」

年紀來到四開頭,試著整理至今為止的人生資產負債表時,內心深處突然湧現一股憂鬱感。將自己的成就分門別類,各自評分時,沒有一個四十歲的人不會感到憂鬱。

更嚴重的問題是,人們相信這些成績是人生的最後成果,不再有其他未來。此時,不安便會席捲而來。一般認為,四十多歲是最後一次傾注全力打造人生黃金期或站上顛峰的時候,所以四十多歲時做不到某件事,五十多歲時想必也無望了。四十多歲後馬上就要退休,人生自是開始走下坡。因此,誰都不期待五十歲或六十歲。不把未來當一回事,不願追尋期望,生活當然過得焦慮緊張。

檢視四十多歲的成績單,看不出任何成就,甚至認為自己只剩幾年能挽回,急切不安在所難免。可是,我們覺得太遲的時候,真的已經來不及了嗎?

你的人生並沒有錯

撰寫這本書時,我見了許多四十多歲的人。與他們一起討論憂鬱與不安時,我時常告訴他們:

「我明白告訴你吧,你的人生並沒有錯。你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夢想、認真過活,所以千萬不要自我懷疑。你唯一犯的錯只有堅持在四十多歲時實現一切,變得穩定。基於這樣的念頭,你現在才會如此憂鬱、痛苦。你的挫折其實來自於你堅持做些不必要的事。」

世界每天都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變化。除了數據和區塊鏈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命週期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邁入超高齡社會以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得不同以往。

現在的四十歲與以前的四十歲大不相同。既不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並非證明自己的年紀。現在的四十歲族群不管是起跑點或終點,都和我四十多歲時(二十年前)天差地遠。結婚年齡、生育年齡延後了將近十年,平均壽命也增加了十年以上。既然如此,每個年齡層必須解決的課題是否也該有所改變呢?

最近的四十歲族群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外貌等,都很難令人聯想到中年人。簡而言之,這時代需要重新定義四十多歲的人。社會早已改變,但我們對年齡的認知卻絲毫沒有跟上腳步,依然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思維,所以才會一直找不到正確的節奏。

其次,目前的四十歲族群是首批進入百歲時代的人,可效仿的人生前輩寥寥無幾。世界替我們安排了四十歲以前所有的人生課題,卻沒有告訴我們以後該如何生活。因此,每個人都在三十年前的四十歲人生公式裡迷失了方向。

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是自己親身經歷後,所體認到的四十歲真相。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自己先前歷經多少無謂的挫折和自責,說不定還會驚覺自己無端耗費了多少能量。

四十歲左右的人生成績單

大眾都以為我是個突然爆紅的明星講師,但其實我直到四十五歲後才成名,在這之前經歷了十五年以上的無名時期。

我第一次上節目是在四十五歲左右,那時候我沒有什麼名氣,沒幾個人認得出我。正在看這本書的讀者所知道的金美敬,通常是四十五歲至五十多歲的金美敬。我接下同名電視節目《金美敬Show》主持棒是四十九歲的事,而稱得上代表作的書籍大多撰寫於五十歲前後。二十九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這十五年,我不過是個不為人知的無名講師。

現在回想起來,四十多歲的我根本毫無希望可言。身為一個音樂系畢業的講師,遭受企業培訓單位負責人無視是家常便飯。當我看著其他同期講師愈來愈有名時,自卑感不禁油然而生。

私領域更是艱辛。儘管夫妻雙方各有工作,但或許是基礎太差,過了四十歲仍買不起房子。不管再怎麼認真賺錢,付完生活費和保險費後,幾乎沒剩下多少存款,每個月還要補貼婆家和娘家不少費用。此外,看到老是指責我晚歸的丈夫就令人火大。儘管我每天都在思考是否該放棄一切,讓別人看看我一貧如洗的樣子,卻因為太害怕失敗,不敢真的這麼做。

三個小孩的保母費用很高,但保母問我「今天幾點回來?我有些話想跟您說⋯⋯」的日子更讓人雙腿發軟。為什麼我會做出這種沒有人可以幫忙的選擇呢?繼續這樣下去,真的能度過眼前的難關嗎?

問題滿滿的四十歲人生成績單,看起來格外寒酸。我以為自己能像別人一樣,到了四十歲就擁有喜歡的工作、安樂的家庭、充裕的存款,現實卻是一事無成。我唯一得到的,只有無數次挑戰換來的經驗。因為一刻也不能閒的個性,我在三十多歲時累積了許多創作內容。跟著講師前輩到處跑,學到各種新知識。沒課的時候就編寫教材,自學影片編輯。因應時代潮流學習新領域,結交各界專業人士。

多虧了「賺不到錢,至少賺些經驗」的想法,我撐過了那段日子,並在我的「失敗倉庫」中一點一點存下很多不確定對未來有沒有幫助的經驗和技巧。當我偶爾心煩意亂時,總會懷疑這些東西是否有意義,想把它們全數丟掉。但最終還是出於對講師工作的熱愛,拋開放棄的念頭。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看似毫無用處的內容累積了一定的數量,相互形成連結,創造出意料之外的新內容。

十年多來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與經歷,促使我打造出兩性平等教育、性騷擾防治教育、女性行銷等獨有的教育課程。電視台局長偶然看見我講授的兩性平等教育講座後,把我推薦給MBC《心情好的日子》,我因此得到了第一次上節目的機會。後來,認識我的人愈來愈多,也有出版社向我邀稿。

三十多歲時困擾我的「音樂系畢業」標籤將過去的經驗一一串連,結合音樂與演說的「藝術演講」因此誕生。藉由藝術演講,我在四十歲後段打造了 CEO 教育課程,還出了書,工作得很愉快。

我這時才明白,囤積在失敗倉庫中那些當下既無用又賺不到錢的經驗和技巧、內容等,其實都是寶貴的資產。這些資產就像珍珠一樣,散落各地時好像不怎麼樣,但串連起來就是十分珍貴的寶物。

看似一事無成,是正常的

仔細想想,我們手中握有的珍珠遠比想像中更多、更豐富。無論是工作中獲得的薪水、租賃資產、住家與辦公室的空間等有形資產,還是珍貴的朋友與同事、證照、知識、經驗、技巧、評價、履歷等無形資產,全都是屬於自己的珍珠。這些珍珠必須串連起來,產生協同效應,才能提升其價值。想做到這點,把珍珠串成項鍊或手鍊等寶物,一定要先累積很多、很多的珍珠。

有了雛型,不代表擁有金錢和事業。當時的我頂多是讓大眾看到金美敬講師,但還達不到持續宣傳的效果。若想向眾人展現自己,終究得仰賴系統。那時,我首次招聘了員工,並租了一間半地下房當辦公室。

人們往往認為名人很會賺錢,但絕非如此。多數情況下,名氣至少要維持十年以上,才能開始存錢。我也不例外。我目前的資產多半是五十五歲以後累積而成。我花了十五年的時間,總算把珍珠串連起來,奠定穩定基礎。

四十歲的時候,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目標,實際上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明明每天都活得很認真,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呢?我活得像個笨蛋嗎?還要更努力才行嗎?四十歲時,我再三自問。可是環顧四周,幾乎找不到和我一樣努力的人了。如此一來,只有一個結論: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從中賺取財富,肯定需要一定的時間。

投資自己的夢想,反覆測試,透過回饋進行修正,把它和其他珍珠串連起來,得到更好的成果,勢必得堅持一段時間。你如果想用短短兩、三年內存下的珍珠串成的項鍊賺大錢,只能說是太貪心。獲得珍珠需要十五年,將它們串連起來也需要十五年,耗時三十年以上再正常不過。

上班族也是如此。工作十五年後,大約是四十歲。有了職場經歷,你就能以過往的經驗、知識、技巧為基礎,專心帶領團隊串連這些珍珠。最早是四十多歲,最晚是五十多歲,你就能串連好這些珍珠,完全脫離原本的公司,開展自己的事業。無論是成為自由工作者或創業,變成專業人士,達到事業顛峰,開始賺錢的時期通常落在五十歲出頭。

不要隨便總結人生

四十歲族群或許是對「四十歲」的標籤感到負擔,才會有錯覺。過了四十歲,大家就會聯想到「不惑」,認為自己一定要經濟穩定並達到事業顛峰,對此備感壓力。

活到六十歲後,我才明白只要四十多歲時認真過活,五十歲以後就能有新的開始。在四十歲為人生的好壞下結論,未免言之過早,這時該做的是讓自己多加成長,把過去辛苦收集的珍珠串連成美麗的項鍊。縱然你覺得自己活得很狼狽,但這絕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

四十多歲追求穩定的人生為時過早,這時串連珍珠的成本很高,當下的人生課題也很繁重。四十多歲時,不但要買房子,同時也要負擔基本生活開銷、小孩的零用錢和補習費,種種支出看不見終點。到了五十多歲,依然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不僅只是小孩經濟尚未完全獨立,如果父母沒有做好養老規畫,還要扛起他們的醫療和看護費用。

因此,想要評價你的人生,至少要再等二十年。屆時,它會是真正的人生成績單。六十歲以前取得的成就,會決定活到百歲時的生活品質,舉凡維持生命的健康與體力、每個月的開銷、終老的居所、受到肯定的社會地位、愉快度過一天的興趣嗜好、有品味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等皆是。因此,若想在六十歲後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必須重新規畫人生才行。

這樣看來,四十歲其實一點都不遲。你剩下的時間至少還有十年,甚或二十年,所以千萬不要隨便總結人生,也不要輕易受挫。深呼吸,活出自己,不必因為覺得來不及而焦慮或自暴自棄。

偶爾看到四十多歲的成功人士上新聞時,不必因此感到羨慕或沮喪,他們不過是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畫上了一個標記,是不是真本事,還是要等到他六十歲才知道。

我認識的富人全都在同一個領域工作了三十年以上。換句話說,他們都超過五十歲了。他們的成功祕訣只有一個:不半途而廢。假如我在四十歲時放棄講師的工作,就不會有現在的金美敬。這樣一來,我也不會賺到錢,經濟狀況恐怕還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四十歲本來就不是做總結的年紀,而是開始做些什麼的年紀。比起完結,更像是個過程。因此,是該放下「四十歲等同穩定」的刻板印象了。對於四十多歲來說,勇於串連珍珠的「挑戰」和「成長」才更實際。

別讓學費引發黑字倒閉

上課的時候,我都說結婚等同「創業」。兩個「大股東」聚在一起,成立「總公司」,然後生出「子公司」。承擔家庭命脈與未來責任的大股東必須冷靜評估財務狀況,決定自己該投入大量本錢長期投資子公司,或是投資能馬上獲利的總公司。假如過度投資子公司,總有一天會耗盡總公司的資金。

多數四十多歲的人在子女的教育路上迷失方向,引發「黑字倒閉」。有夢想與能力的人錯將資金全用在小孩身上,沒有投資自己,結果走上破產一途。

投入大筆教育資金,卻得不到好結果的根本原因在於,家裡少了一個規畫長期策略與願景的 CEO。子女顧著做父母交代的功課,沒有餘力思考未來。為人母的,注意力也全放在期中考、期末考等六個月內的短期成果,不曾想過子女的未來,以及十年後這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

為人父的,則不得不聽從妻子的決定。倘若想對妻子堅不可摧的教育哲學提出質疑,必須先弄懂教育趨勢,還要熟悉各種未來變化,但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這麼做。縱然是一家之主,在外面也呼風喚雨,回到家還是會當個旁觀者,選擇不和妻子起衝突。因此,家裡沒有人能預料到十年後的事。

企業進行投資前,一般都會對投資對象進行無數次的調查和研究。可是我們竟然冒著極大的風險,盲目投資連資金能否回收都難以確定的子公司。凡是有點常識的 CEO,絕對不會做出這種決定。

因此,如果你把三○%以上的家庭預算花在教育上,務必重新擬定長期經營策略。盡量減少與隔壁鄰居小孩比較後的不安或挫折感產生的教育費用,多考慮小孩的長遠發展。研究十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針對重點進行教育,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比起小孩,先投資大人吧!

那剩下來的預算呢?必須用來投資夫妻當中比較有潛力的那個人。換言之,夫妻必須提前規畫第二人生,編列必要預算,藉由投資賺進這筆財富。你可以把它視為你們一家的穩定型夢想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每個月定期投資。

人的事情很難說。從事成人教育三十載,我的心得是大人就算只花三年學習,也能變得判若兩人。同樣花費三年,小孩不一定有收穫,但大人可以馬上得到成果。大人的學費比小孩少很多,學了能夠立即應用,對收入和職涯發展又有幫助,相當值得期待。

如果你因為投資自己而感到內疚,肯定是誤解了父母的角色。除了小孩以外,大人也是人才。依我看,很多父母比小孩更有才華。二十歲以後就沒有好好成長過的你,難道不該在四十歲時抓緊時間成長嗎?

金流最通暢的四十歲是促進成長的最佳時機。臨近退休時,我們通常會對投資自己這件事卻步,所以應該在收入相對穩定的時期事先擬定對策。你想在四十多歲時投資自己並從中獲利,在五十多歲時以這筆錢追加投資,然後在六十多歲時實現經濟穩定?還是在四十多歲時對子女教育孤注一擲,在五十多歲時沒有本金做任何投資,然後在六十多歲時靠養老金苦撐呢?

四十歲的選擇不僅會改變你的人生方向,也會決定第二人生的幅員。夫妻兩人之間至少要有一名改革者,才能為十年後的未來進行規畫。這個人必須盡一切可能認真學習,若有必要就算與另一人起爭執也無所謂,但求降低家人可能面臨的風險,理性進行「分散投資」。

還有穩定收入的四十歲,就是最好的機會。不要只看眼前、光顧著投資小孩,認真投資最有成長潛力的自己吧。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