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演講或親子教養課程中,直接示範如何回應孩子。 

有一次,一位母親問我,小一的孩子常會說:「媽媽,我想告訴你一件事,可是我不知道你會不會生氣?」這讓母親不知道怎麼回應比較好? 

若回答「我不會生氣」,又擔心自己聽了不能承受;若回答「要看是什麼事情」,又擔心孩子就此不說了,實在很傷腦筋。 

我引導她:「讓我們想一想,當孩子說這句話時,內心的感覺是什麼?」 
「是擔心嗎?害怕嗎?」 

「有可能!那他擔心什麼?害怕什麼呢?」 
「擔心會被我罵吧!」那位母親想了想。 

「你曾因為孩子說了什麼,而生氣或罵他嗎?」我問。 
「很少耶!」她說:「這我也有問過孩子,他也說媽媽不會罵他。」 

接下來,我要她當孩子,我當媽媽,由我示範如何回應。 

我說:「孩子,你好像有些擔心,擔心媽媽會生氣,是嗎?」 
「嗯……」 

「如果媽媽生氣了,會怎麼樣?會罵你或懲罰你嗎?」 
「不會…..」對方搖搖頭。 

「不過,你還是會擔心媽媽生氣,是嗎?」我停了一下,繼續說:「我想,會擔心是正常的,謝謝你在意媽媽的心情!」 

「其實,我很想聽你說,不過,你可以選擇說,也可以不說,或者等你感到安心的時候再告訴我,都沒關係。」我繼續說:「媽媽沒辦法保證一定不會生氣,但媽媽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平氣和,好嗎?」 

這位母親聽完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所以,我需要同理他的不安,也給他有說或不說的選擇,同時,不保證一定不生氣,但讓他知道我會努力,是這樣嗎?」 

正是如此!這段話的訊息量很多,但她摘要得太好了! 

此時,在場其他學員露出嘆息聲與低語:「這也太難了吧!」 

我告訴大家,要這樣說話,確實很不容易。一方面,這些話語都不是我們熟悉的,很少人從小會聽到父母說出如此溫暖與尊重話語。另一方面,當我們焦慮不安時,就算學過這些回應技巧,也會一時忘了怎麼說。

唯一的方法,就是有意識地覺察,然後不斷練習。

 

*隨書附贈親子減壓溝通練習手冊31日,手把手讓媽媽實用練習,避免屆時腦袋瞬間空白!

《媽媽的說話練習》一書,就是透過日常生活在熟悉不過的親子過招情境,示範該如何說出溫暖又尊重的話語,同時達到溝通的目的。 

除了「理論篇:讓孩子展開笑容的三種尊重語言」外,更有「實戰篇」,包括日常生活練習、品德教育練習、學習習慣練習、人際關係練習和想法溝通練習。 

書中列舉的例子,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讓父母深感困擾之處。當我拿到這本書,立馬翻到「日常生活練習」這個章節,通篇都在談孩子拖拖拉拉、動作慢的問題。

正好,每天早上催促女兒出門上學,正是最容易讓我發火之處。雖然我很討厭自己一直說:「快一點!」,但就是會忍不住。還說:「還要多久?」、「你怎麼一直拖呢?」、「穿個襪子要穿這麼久?」、「拜託,你都要遲到了知道嗎?」。 

有一天,我猛然發現,嘮叨再多,孩子也沒有比較快呀!四、五歲的孩子會磨磨蹭蹭,再正常不過了。反而,催促的話語只會讓孩子感到緊張與自我否定,實際上是反應出大人內心的焦慮罷了!

《媽媽的說話練習》書中說:「(催促)與其說是為了孩子,其實是為了安撫父母自己的心情。」以及「父母的不安全感導致不自覺地想控制孩子,但是真正急的人是爸爸媽媽,而不是孩子。」 

讀到這裡,實在是當頭棒喝!父母得先處理自己內心的焦慮,才有可能用優雅及穩定的姿態,面對孩子的拖拉行徑。 

接下來,書中就教你各種溫暖又尊重的話語,來取代「快一點」這三個字,相當接地氣,又易懂易學。難怪,這本書從出版之後,就大受好評,暢銷不斷。 

學習任何親子溝通技巧,都不該是要控制孩子;而是讓孩子感到溫暖、安心、尊重與自信。在這樣的基礎下,孩子自然會成長蛻變,走在健康正向的路上。 

孩子那些大大小小磨人之處,都會過去的。你會發現,當孩子長大之後,能和你自在相處,每天能展露笑容,這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本文為作者授權刊登,原文載於陳志恆諮商心理師FB) 

《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
★韓國最受歡迎國小老師不倒翁老師,17年教職經驗分享,最有用的親子減壓溝通心法
★中文版上市不到一年突破20,000本!

 

相關專欄 最新文章